那些年,我們躲過了“粵利粵”,分清了“營養抉線”,能認出“康帥傅”、“脈劫”、“王老古”,卻沒逃過“山寨App”的毒害……
隨著各色樣式、各種功能的App爭相進入我們的生活,很多“山寨App”也開始浮出水面。一款成熟的App從設計、開發、運營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,但是“山寨App”卻坐享其成,不到一個月就能開發出一款圖標、外觀、名字與正版App極為相似,憑肉眼很難分辨的“高仿版”。就像山寨商品一樣,這類高仿的App通常都是借勢而生,據統計,一款下載量超過1億的App,市場上會出現幾百種各式各樣的“山寨貨”。
之所以有人會熱衷于開發“山寨App”,除了蹭正版App的熱度,吸引會員注冊使用以外,事實上還有其他“不可告人”的意圖。下面,小編就給大家具體說說“山寨App”都有哪些危害。
1.竊取個人信息
常見指數:★★★★★
危險指數:★★★★
“山寨App”在安裝時往往索要大量權限,使用時可能會讀取聯系人、用戶聊天記錄、照片視頻等個人隱私數據,發送騷擾短信、撥打騷擾電話;甚至還可能會獲取用戶的銀行卡或支付寶等賬戶密碼信息,危害用戶財產安全。
2.惡意扣費偷流量
常見指數:★★★★
危險指數:★★★
有不少“山寨App”從表面看提供的功能和正版App類似,但實際上還“隱藏”、“打包”了其他監控、吸費等功能,有的甚至有類似“木馬”的行為,一旦誤裝以后,就會控制手機操作系統中的部分組件,比如開始自動發送信息、接收或點擊彈窗廣告,導致數據流量暴增。
3.誘導實施欺詐
常見指數:★★
危險指數:★★★★★
還有一些“山寨App”純粹被犯罪分子用于“網絡釣魚”或詐騙目的。據新聞報道,有騙子偽造根本不存在的“公安部案件查詢系統”App,有市民下載安裝后,經過“自助式”操作,被騙走大量金錢。還有一些直接偽裝成網絡銀行、網絡支付相關App,直接“套取”用戶財產相關賬號信息。
說了這么多,到底怎么分辨正版和“山寨App”呢?又該如何防范呢?請查收下面的實用小技巧!
(1)從正規渠道下載App
實用指數:★★★★★
下載APP時應選用正規渠道,在官網或者知名應用商店下載,不要輕易點擊、掃描來歷不明的鏈接、二維碼下載APP。官方APP下載量通常較大,排序靠前,在下載前仔細查看APP開發者詳細的信息資料,同時可以參考一些網友的評分、留言、評論等。
(2)下載時留意App大小及樣式
實用指數:★★★★
“山寨App”通常安裝包體積都比較小,下載安裝相當快。例如某個打著“淘寶周年慶”名字的App只有不到5M,這樣的App可能就是山寨App。如此小的容量,App里面的功能可能只是隱藏著惡意代碼。同時,還要留意App的樣式、名稱,山寨App通常圖標粗糙,界面簡陋,缺乏質感,名稱也是與官方版有所差別。
(3)使用時留意App功能是否可用
實用指數:★★★★★
打開App后,連上網絡,如果發現某些頁面功能無法點擊使用,或注冊、登錄后有些功能無法使用,如出現“頁面刷不開”、“按鈕點不了”等情況,則很有可能碰上了“山寨版”,可以進一步檢查下載源,查看開發者等信息是否為官方。
(4)慎下“VIP版”“省流量版”
實用指數:★★★
在應用商店中,經常會出現一些常用App所謂的“VIP版”、“省流量版”、“極速版”、“紅包版”等等,這一類App明顯有著誘導下載的意圖,也成為了“山寨App”慣用的一種推廣方式,在下載此類App時,需要慎之又慎,仔細甄別。
(5)安裝安全防護軟件
實用指數:★★★★
手機上的安全防護軟件,可以對App的一些行為進行監測,會對一部分惡意行為進行報警提醒或阻斷,如果“山寨App”有些“越界”的動作,經安全防護軟件提示后,可以再次核實其來源。
(6)使用App過程是否收集無關信息
實用指數:★★★
在安裝App時,注意是否有索要過多無關權限(“讀取通訊錄”、“通話記錄”等),或者強制索要某些非必要權限的情況,在使用App時,注意是否有要求用戶填寫與業務功能無關個人信息的情況。如存在以上情況,應當再三確認下載的App是否為官方版本。
當然,如果App不是“山寨”版卻有上述行為,可以進行舉報。
手機App市場的快速發展,和其開放的特點密切相關,然而繁榮的同時也為用戶帶來了困擾,面對頻繁改頭換面、真假難辨的“山寨App”,用戶不免有中招的時候。在用戶提高辨識能力的同時,還有待各方共同發力,加強監督管理,讓“山寨App”無機可乘。(來源:“App個人信息舉報”微信公眾號)